1. 减速比(传动比)
定义:输入轴转速与输出轴转速的比值,用符号“i”表示。例如,一台减速机输入轴转速为1500r/min,输出轴转速为150r/min,那么其减速比i = 1500÷150 = 10。
作用:它反映了减速机的减速能力,通过合理的减速比设计,可使工作机获得合适的运行速度,同时提升输出扭矩。
2. 输出扭矩
定义:减速机输出端能够传递的力矩,单位为牛·米(N·m) 。它与减速比、输入功率以及效率等因素相关。
作用:输出扭矩是选择减速机的关键参数之一,必须满足工作机在各种工况下的负载扭矩要求,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。
3. 输入转速
定义:减速机输入轴的转动速度,通常以每分钟转数(r/min)为单位。一般与电机等动力源的转速相匹配。
作用:输入转速决定了减速机的工作频率,对减速机内部齿轮等零件的磨损、疲劳寿命等有重要影响 ,同时也会影响输出转速的大小。
4. 输出转速
定义:减速机输出轴的转动速度,单位同样是每分钟转数(r/min),它由输入转速和减速比共同决定,即输出转速 = 输入转速÷减速比。
作用:输出转速直接关系到工作机的运行速度,需根据工作机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合适的输出转速。
5. 额定功率
定义:在特定的工作条件下(如额定转速、额定负载等),减速机能够长期连续工作所允许的大功率,单位为千瓦(kW)。
作用:它是衡量减速机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,选择减速机时,应确保其额定功率大于工作机所需的功率,以保证减速机可靠运行。
6. 效率
定义:减速机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,通常用百分数表示。它反映了减速机在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情况。
作用:效率越高,意味着能量损耗越小,传动过程越节能。不同类型和结构的减速机效率有所差异,一般齿轮减速机效率相对较高。
7. 回程间隙(背隙)
定义:将输出端固定,在输入端施加扭矩,使输出端产生微小转动角度,这个转动角度对应的弧长就是回程间隙。单位通常为角分(′)。
作用:回程间隙影响设备的传动精度和定位准确性。对于一些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,如数控机床、机器人等,需要选择回程间隙较小的减速机。
8. 中心距
定义:对于齿轮减速机,指的是互相啮合的两齿轮的中心连线的长度;对于蜗杆减速机,是指蜗杆轴线与蜗轮轴线之间的距离。单位一般为毫米(mm)。
作用:中心距是减速机的一个重要几何参数,它影响着齿轮或蜗轮蜗杆的尺寸大小、承载能力以及减速机的整体结构布局。
9. 安装方式
定义:指减速机与动力源和工作机的连接安装形式,常见的有卧式、立式、法兰式等。
作用:安装方式需根据实际的设备布局、空间限制以及负载特点等来选择,确保安装稳固、可靠,便于维护和检修。
您好,欢迎莅临雅伯宏传动,欢迎咨询...
![]() 触屏版二维码 |